爱尔新闻

首页 > 爱尔新闻 > 学术交流 > “希望我会成为光明的使者”——角膜病科主任曾庆延

“希望我会成为光明的使者”——角膜病科主任曾庆延

时间:2012年10月10日     作者:武汉爱尔

希望我会成为光明的使者这是曾庆延医生博客里的主题。临床十余年来,她也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已让数万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 0。5MM厚土地上辛勤耕耘 曾庆延,本科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后远赴青岛师从中国眼科界的工程院士谢立信教授,进行研究生学习

  希望我会成为光明的使者——这是曾庆延医生博客里的主题。临床十余年来,她也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已让数万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

  
  0。5MM厚“土地”上辛勤耕耘
  

  曾庆延,本科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后远赴青岛师从中国眼科界的工程院士谢立信教授,进行研究生学习。目前,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在读眼科博士。
  
  曾庆延介绍,角膜病患者大多数是农民或者生活条件不太好的人群,在劳作中麦芒、稻穗、玉米叶扎伤眼后没引起注意,而导致细菌、霉菌等感染,以致角膜坏死、失明。
  
  一个农民没有了眼,还怎么劳动、生活?曾庆延说,自己是个角膜病医生,如果她都帮不了他们,他们应该去找谁呢?正是这份责任感,督促曾庆延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这片只有0。5毫米厚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获得了诸多开创性的成果,同时,越来越多的患者也在曾庆延的手术刀下重获光明。

  
  一心工作,自觉愧对家人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曾庆延,因为要不断的学习充电,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痛苦,几乎无暇照顾家庭。
  
  提到家庭,曾庆延说的最多的就是对儿子的惭愧,儿子10岁了,真正跟自己呆在一起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记忆中,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自己搭公交车在武昌和汉口之间往返,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强。
  
  一次,儿子搭车从汉口的外公家到武昌自己家时,因在车上睡着了,坐过了站,直至深夜才自己摸回家中。看到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儿子,曾庆延眼泪直淌,紧紧搂住儿子,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去接孩子。

  
  向平凡的英雄致敬
  

  凭借着曾庆延在科研上敏锐的思维和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在医学的攀援中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但当她施展所学回报社会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遇的困难——手术用的眼角膜来源匮乏。
  
  40多岁的农妇芳敏(化名),在干农活时不小心被杂物弹伤左眼,发展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必须尽快角膜移植。可是等了20多天,没有出现一位角膜捐献者,多方联系其他眼库,也都没有角膜,最终不得不摘除眼球,装入义眼(即假眼)。
  
  像方敏这样的情况不止一例,曾庆延说,眼看着急需角膜移植的患者等不到角膜源而与光明失之交臂,自己倍感心痛。也因此,每每在取捐献者角膜时,她和同行的工作人员都会自觉鞠躬默哀,以表达对这些平凡英雄的敬意。
  
  

     角膜捐献需要更多人的支持
  

  2006年5月,“爱尔眼库”在长沙成立。面对江城众多急需角膜移植的患者,曾庆延不止一次的和总部“爱尔眼库”协调角膜源,希望可以让重症患者尽早角膜移植,避免出现失明的情况。期间,在爱尔眼库获得角膜并最终复明的角膜病患者达到十余例。
  
  同时,她多次与医院领导在政府部门奔走,以便尽早在该院将角膜捐献登记工作开展起来。功夫不负苦心人,2008年,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成为了武汉市红十字会指定的眼角膜捐献登记接受站。
  
  “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更为宝贵。然而,角膜捐献者却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和接受捐献角膜这一善举,让那些失去光明的人得以开启心灵的窗户。”曾庆延感叹。

  
  曾庆延
  
  职称: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
  
  行政职务: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准分子专科主任,角膜病专科主任,著名屈光手术、角膜病专家。《爱尔眼科杂志》编辑部主任、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角膜病学组副主任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学术委员会委员。
  
  社会学术职务:湖北省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委员,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执行主任。
  
  资历:著名角膜病、屈光手术专家。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眼科专著5部。在《中华眼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论文2篇。有丰富的眼科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在角膜病及眼表疾病领域有着较深的造诣。已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500余例,完成各类眼表手术3000余例,2009年成功开展华中地区首例飞秒激光角膜移植手术。
  
  
更多

医院动态